我赴蓟门,我心何苦。
我本南人,我行北土。
视彼翼轸,客星光光。
自陪辇毂,久涉戎行。
靡岁不战,何兵不溃。
偷生有戚,就死无罪。
莽莽黄沙,依依翠华。
我皇何在,忍恤我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我赴蓟门,我心何苦。
我本南人,我行北土。
视彼翼轸,客星光光。
自陪辇毂,久涉戎行。
靡岁不战,何兵不溃。
偷生有戚,就死无罪。
莽莽黄沙,依依翠华。
我皇何在,忍恤我家。
续琴操哀江南 是我赴蓟门四之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五言排律组诗,共四首。此诗写诗人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春天出塞时作。第一首《出塞》以“秦时明月汉时关”起兴,描写了边庭月夜的景色;第二首《在京思家》则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在京城里怀念亲人的惆怅。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又与高适、李白、王维、王之涣合称“大李杜”、“王孟崔”。他早年刻苦学习,精通书翰,善于写诗,有名当时。天宝中官至龙标县令。后贬为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他的诗歌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