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摇空荒,顾影悲局蹜。
县灯辛夷楣,照此风露宿。
坛中落叶满,林下虎行独。
惟有鬟髻愁,千岁老岩腹。
游仙华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仙华山》是宋代著名诗人方凤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古代文化遗迹的崇敬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 诗歌原文:
- 仙华矗万仞,我乃庐其东。
- 日夕与山对,今兹踏玲珑。
- 起左信奔鹿,当前任啼狨。
- 大啸崖石裂,一览天宇空。
- 苍松饱风雨,绝壁挂老龙。
- 樵斧不得睨,抚根憩吾躬。
- 邈哉轩辕氏,问道由崆峒。
- 龙髯一以远,千载悲遗弓。
- 犹传少女灵,炼玉于焉宫。
- 山林重帝胄,香火明民衷。
- 我来重怀古,揽涕临西风。
- 何当刺飞流,一洗磊磈胸。
-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游仙华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体验。
- 情感表达:通过对华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古人智慧和历史的敬仰,以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敬畏。
- 象征意义:诗中的“仙华”象征着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的理想追求,而“轩辕氏”、“龙髯”等元素则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方凤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自然带有时代的烙印。
- 个人经历:方凤可能曾游历过华山等名山大川,这些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文化背景:在宋代,道教文化极为盛行,方凤的作品中很可能融入了道家思想,这与他的诗歌风格相契合。
《游仙华山》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美的画卷。它不仅记录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也反映了他对古人智慧和文化遗产的崇敬之情。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方凤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