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华矗万仞,我乃庐其东。
日夕与山对,今兹踏玲珑。
起左信奔鹿,当前任啼狨。
大啸崖石裂,一览天宇空。
苍松饱风雨,绝壁挂老龙。
樵斧不得睨,抚根憩吾躬。
邈哉轩辕氏,问道由崆峒。
龙髯一以远,千载悲遗弓。
犹传少女灵,炼玉于焉宫。
山林重帝胄,香火明民衷。
我来重怀古,揽涕临西风。
何当刺飞流,一洗磊磈胸。
【解析】
此为一首游华山的七言律诗。全诗四联,前两联写游山所见;后两联写游山所感。前两联写游山所见,后两联写游山所感。
第一联“仙华矗万仞,我乃庐其东”,写游人站在山巅俯瞰,只见山峰耸立,直入云天,诗人站在山顶,放眼远望,只见群峰叠翠,气势磅礴。“仙华”是华山的别称,“矗”是高耸的意思,用来形容山的高峻、陡峭。“我乃庐其东”意思是诗人站在山头,眺望四周,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如海潮般汹涌澎湃。“庐”,在此处有居住的意思,这里指代的是山。
第二联“日夕与山对,今兹踏玲珑”,意思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和华山对峙,现在登上华山,看到山的美景。“与山对”,就是山与太阳相对,也就是太阳下山了。“今兹”,就是这一段时间。“踏玲珑”形容山的形态各异、参差不齐的样子,“玲珑”,本意指精巧细致,比喻事物精致美观。
第三联“起左信奔鹿,当前任啼狨”,意思是:从左边跑过来一只奔跑的鹿,面前传来一阵阵急促的叫声。“信奔鹿”,是指从左边跑过来的奔跑的鹿,“任啼狨”,是说前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叫声。“信”,“从前”;“任”,“任凭”、“任听”。
第四联“大啸崖石裂,一览天宇空。”意思是:大声吼叫时,岩石都崩开了,放眼望去,整个天空好像空旷无物。“大啸”,指大声吼叫,形容声音巨大。“崖石裂”,是说岩石因声音巨大而崩开。“一览”是放眼一看,“天宇”,指天空、宇宙。
第五联“苍松饱风雨,绝壁挂老龙。”意思是:苍翠的松树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绝壁上挂着一条巨大的龙。“苍松”指苍翠的松树,“饱风雨”,是说经受住风雨的考验。“绝壁”“挂老龙”,指的是在险峻的绝壁上有一条巨大的龙。
第六联“樵斧不得睨,抚根憩吾躬。”意思是:手持斧头的人不能斜眼看我,只能抚摸着树干休息一下自己疲惫的身体。“樵斧”,指砍柴的人;“睨”,斜着看,指不正视;“抚根”,指抚摸着树干;“憩”,“休息”。
第七联“邈哉轩辕氏,问道由崆峒。”意思是:遥想黄帝当年问道于崆峒山。“轩辕氏”,指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崆峒”,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东南的西岳庙一带,相传黄帝曾在此修炼。
第八联“龙髯一以远,千载悲遗弓。”意思是:传说龙王的头发可以射到千里之外。千年之后,人们还常常怀念这支遗弓。“龙髯”,指传说中龙王的头发;“遗弓”,指传说中的神箭。
第九联“犹传少女灵,炼玉于焉宫。”意思是:仍然流传着少女成仙的故事,有人在山中的某个地方炼制过美玉。“炼玉”,指炼制美玉;“焉宫”,指某个地方。
第十联“山林重帝胄,香火明民衷。”意思是:山林里充满了帝王的后代气息,香烟缭绕照亮了百姓的心灵。“山林”,指山间的树林;“帝胄”,即帝王后代;“香火”,指祭祀用的香火;“民衷”,指民心。
第十一联“我来重怀古,揽涕临西风。”意思是:我来华山游览,感慨万千,面对凄冷的西风,禁不住流下了眼泪。“重怀古”,指重新回忆起过去的事情;“揽涕”,意为擦眼泪;“临西风”,“临”是面对的意思,“西风”指秋风、寒风等。
第十二联“何当刺飞流,一洗磊磈胸。”意思是:什么时候能够像飞流那样冲刷掉胸中的积郁呢?“刺飞流”,指像飞流一样冲刷掉胸中的积郁;“磊磈”,本意指土墩或土堆,比喻心胸不开阔。
【赏析】
《游仙华山》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过描绘华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首联“仙华矗万仞,我乃庐其东。”两句的意思是:华山巍峨挺拔,屹立于大地之上,站在它东面俯瞰着周围的一切。“仙华”,即华山的别称;“矗”,直竖的样子;“万仞”,指极高的地方;“庐”,是居住的意思;“其东”指的是华山东边的山峦。
颔联“日夕与山对,今兹踏玲珑。”两句的意思是: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同华山对峙,今天踏上了华山的美景。“日夕”,即傍晚;“与山对”,指太阳落山时;“今兹”,即现在;“踏玲珑”,指登上华山的美景。
颈联“起左信奔鹿,当前任啼狨。”两句的意思是:左侧有奔跑的鹿儿在奔跑,前方传来了一阵阵急促的叫声。“信奔鹿”,“从前”,表示时间上的一个过程;“任啼狨”,表示声音很大。
尾联“大啸崖石裂,一览天宇空。”两句的意思是:一声大吼使崖石崩塌了,放眼望去,整个天空好像空旷无物。“大啸”,指高声呼喊;“崖石裂”,是说岩石因声音巨大而崩开;“一览”表示放眼一看;“天宇空”即天空好像空旷无物。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站在华山之巅,俯瞰着周围的景象,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与美好。同时表达了他内心的感慨与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