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底处无风月,知用何时最佳绝。
芳播崇楼淑气浮,影涵古桂清辉发。
向来雅重无极翁,洒落襟怀与此同。
去之百世犹仿佛,宛见道貌匡庐中。
谁题品语黄太史,大书四字紫阳子。
今从建水得此本,如拾蠙珠卷文绮。
携归八咏双溪州,晏然直与造化游。
无边妙处乃萃此,韪矣君家百尺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创作的,全诗共八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

  1. 人间底处无风月,知用何时最佳绝?
  • “人间底处无风月”: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慨,认为无论在哪里都难以找到像风月这样的美景。
  • “知用何时最佳绝”: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对于使用这些美景的最佳时机和方式的疑问。
  1. 芳播崇楼淑气浮,影涵古桂清辉发。
  • “芳播崇楼淑气浮”:形容花香四溢,如同淑女的香气一般飘散在高楼上。
  • “影涵古桂清辉发”:描述月光洒落在古老的桂树上,使得桂花散发出来的光辉更加明亮。
  1. 向来雅重无极翁,洒落襟怀与此同。
  • “向来雅重无极翁”:诗人回忆起过去那些高雅的人物和他们对风月的欣赏。
  • “洒落襟怀与此同”:诗人表示自己也有一颗洒脱不羁的心,与他们的情感相投。
  1. 去之百世犹仿佛,宛见道貌匡庐中。
  • “去之百世犹仿佛”:诗人想象着这些美好的风景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仍然让人感到仿佛就在当下。
  • “宛见道貌匡庐中”:诗人在想象中仿佛看到了匡庐(庐山)的风景,那里的道士们有着高尚的品德和风貌。
  1. 谁题品语黄太史,大书四字紫阳子。
  • “谁题品语黄太史”:诗人在询问是谁写下了这两句诗,可能是一位名叫黄太史的人。
  • “大书四字紫阳子”:诗人提到了“紫阳子”这个名字,可能是这位黄太史的名字。
  1. 今从建水得此本,如拾蠙珠卷文绮。
  • “今从建水得此本”:现在诗人终于找到了这本珍贵的书籍,它就像拾到了一个珍珠一样珍贵。
  • “如拾蠙珠卷文绮”:诗人形容这本书就像是捡到了一个珍贵的珍珠,上面还装饰着华丽的图案(文绮)。
  1. 携归八咏双溪州,晏然直与造化游。
  • “携归八咏双溪州”:诗人将这本书带走了,带着它回到了家乡双溪州。
  • “晏然直与造化游”: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希望能够直接融入大自然之中。
  1. 无边妙处乃萃此,韪矣君家百尺楼。
  • “无边妙处乃萃此”:诗人称赞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无尽的智慧和美妙之处。
  • “韪矣君家百尺楼”:最后,诗人称赞这本书就像您家的百尺高楼一样高耸入云,令人叹为观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风月美景的抒情之作,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风月的美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