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子十指得天下,尽取国用供至尊。
一朝颠沛罂子谷,费尽软语谁知恩。
燕城读史 其十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城读史 其十三》是宋代诗人罗公升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兴衰与时代背景的变迁,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罗公升通过对历史人物亚子的描述,揭示了权力斗争中人性的复杂性。诗句“亚子十指得天下,尽取国用供至尊”不仅反映了亚子在政治斗争中的成功,但也暗示了其手段之残酷和对国家资源的过度索取,最终导致“一朝颠沛罂子谷”,表达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悲剧。
罗公升通过描绘宋末将领赵孟荣的经历,展示了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矛盾。诗中提到“费尽软语谁知恩”,反映了赵孟荣在追求个人功名的同时,未能理解或支持国家的长远利益,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局限性在历史的大潮中显露无遗。
罗公升以战国时期知礼之士和后世问俗之人的对比,批判了社会风气的变迁。诗中的“战国犹有知礼士,后世还同问俗人”指出,尽管古代仍有坚持原则和礼仪之士,但到了后来,人们更多地关注于表面的礼节和形式,而非真正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责任。
罗公升通过描述边塞景象和将士的生活,反映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破坏。诗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展现了边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则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实现的归乡愿望。
《燕城读史 其十三》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生、社会和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社会现象的剖析,罗公升展现出了对时代的敏感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是思想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