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

堂上岐阳碑,吾兄所与我。
吾兄自善书,所取无不可。
欧阳弱而立,商隐瘦且椭。
小篆妙诘曲,波字美婀娜。
谭藩居颜前,何类学颜颇。
魏华自磨淬,峻秀不包裹。
九成刻贤俊,磊落杂幺么。
英公与褒鄂,戈戟闻自荷。
何年学操笔,终岁惟箭笴。
书成亦可爱,艺业嗟独夥。
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
车前驾骐骥,车后系羸跛。
逾年学举足,渐亦行駊騀。
古人有遗迹,䈕短不及锁。
愿从兄发之,洗砚处兄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是苏辙的著名诗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辙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而且反映了他与兄长苏轼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欣赏。

《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的创作背景、内容、风格以及影响等方面都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通过深入探讨这些方面,可以更全面地把握苏辙在宋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其文学成就。

从创作背景来看,该诗是苏辙在北宋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苏辙与兄长苏东坡(苏轼)因政治观点不同而被迫分开,这种背景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加珍贵和有深度。《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书信形式表达彼此情感的作品。

从诗歌原文来看,这首诗的全文如下:“堂上岐阳碑,吾兄所与我。吾兄自善书,所取无不可。欧阳弱而立,商隐瘦且椭。小篆妙诘曲,波字美婀娜。谭藩居颜前,何类学颜颇。魏华自磨淬,峻秀不包裹。九成刻贤俊,磊落杂么麽。” 这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描绘,展现了苏辙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精湛技艺。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兄长书法作品的高度评价和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

从风格特点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书法艺术的描述,传达出对兄长才华的赞美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苏辙的艺术修养,也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到见解和深厚功底。

《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不仅是苏辙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辙的文学思想、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