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读道藏

道书世多有,吾读老与庄。
老庄已云多,何况其骈傍。
所读嗟甚少,所得半已强。
有言至无言,既得旋自忘。
譬如饮醇酒,已醉安用浆。
昔者惠子死,庄子哭自伤。
微言不复知,言之使谁听。
哭已辄复笑,不如敛此藏。
脂牛杂肥羜,烹熟有不尝。
安得西飞鸿,送弟以与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瞻读道藏》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长苏轼同登进士科,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流放。在官场生涯中,他历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河南推官、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并在元佑年间担任过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等要职。
  1. 作品原文
    道书世多有,吾读老与庄。
    老庄已云多,何况其骈傍。
    所读嗟甚少,所得半已强。
    有言至无言,既得旋自忘。
    譬如饮醇酒,已醉安用浆。
    昔者惠子死,庄子哭自伤。
    微言不复知,言之使谁听。
    哭已辄复笑,不如敛此藏。
    脂牛杂肥羜,烹熟有不尝。
    安得西飞鸿,送弟以与兄。

  2. 作品解析

  • 主题理解:《和子瞻读道藏》通过对比自己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实践,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 思想内涵:诗中“吾读老与庄”表明了苏辙对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领悟。而“脂牛杂肥羜,烹熟有不尝”则反映了他对物质享受的态度,认为真正的生活享受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脂牛杂肥羜,烹熟有不尝”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绘,也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物质追求的超越。

《和子瞻读道藏》不仅是苏辙个人哲学思考的体现,也是宋代文人对道家思想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它不仅展示了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