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次吕居二韵

胜游喜今六人闲,说有谈空许肆言。
欲学颦眉追世好,自知捩手触羹翻。
雄夸颇快平生愿,笑语欣陪十日温。
却返邯郸寻故步,儿童童态觉卑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途次吕居二韵”是宋代诗人苏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其诗歌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苏过,字叔党,号斜川居士,是苏轼的子。他以荫任右承务郎,随父亲苏轼四处游历。苏轼在定武、被贬岭南期间,只有苏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去世,葬于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归途次吕居二韵》全诗共有八句,其内容为:“胜游喜今六人闲,说有谈空许肆言。欲学颦眉追世好,自知捩手触羹翻。雄夸颇快平生愿,笑语欣陪十日温。却返邯郸寻故步,儿童童态觉卑喧。”。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反映了苏过的游兴和对世事的感悟。其中,“欲学颦眉追世好,自知捩手触羹翻”两句表达了他对世俗的不满和对自我的清醒认识。
  1. 写作背景与艺术特色
  • 这首诗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正值苏过随父流放岭南之时。此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苏过仍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通过诗歌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 从艺术角度来看,该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过作为文人的审美情趣。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归途次吕居二韵》不仅是苏过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文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归途次吕居二韵》不仅展示了苏过的个人才华和生活哲学,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