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见怀 其一

所愿非富贵,甘苦同友于。
长衾与大枕,共寝从悬弧。
尔来万里别,南北如囚拘。
一夫苟不获,仁圣惟予辜。
而我三兄弟,飘泊海与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见怀·其一》是宋代诗人苏过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苏轼(苏过)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而这首《岁暮见怀·其一》正是其作品中的一部分。
  1. 作品原文
    所愿非富贵,甘苦同友于。
    长衾与大枕,共寝从悬弧。
    尔来万里别,南北如囚拘。
    一夫苟不获,仁圣惟予辜。
    而我三兄弟,飘泊海与湖。

  2. 诗意解析

  • 所愿非富贵,甘苦同友于: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朋友共同经历生活甘苦的情感。
  • 长衾与大枕,共寝从悬弧:描绘了两人共度时光的场景,其中“长衾”可能指的是宽大舒适的床,而“大枕”则可能意味着坚固耐用的枕头,整个场景营造出一种亲密和温馨的氛围。
  • 尔来万里别,南北如囚拘:反映了诗人与亲友之间的远距离分离,以及他们如同被囚禁一样的无奈和束缚。
  • 一夫苟不获,仁圣惟予辜: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如果只有一人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其他的人就会受到牵连的观点。
  • 而我三兄弟,飘泊海与湖:诗人自比为三个兄弟中的一员,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1. 作品赏析
  •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它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 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形象化的比喻和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整体上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而富有力度,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人生哲学。
  1. 写作背景
  • 关于《岁暮见怀·其一》的写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以提供。不过,根据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内容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经历了某种人生变故或情感挫折之后所作,反映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岁暮见怀·其一》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人心态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