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入三峰

上人瞿昙裔,律身玉无瑕。
力究毗尼论,汪汪海无涯。
振锡复何许,三峰隐苍霞。
堂上大道师,灵芝发根芽。
相见涌法施,鼕鼕鼓声挝。
上人从之游,勿惮岁月遐。
坐待霜露熟,香风散天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在探讨文学作品时,《送僧入三峰》无疑是宋朝诗人释仲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还透露出当时宗教与文化交融的独特氛围。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仲皎(生卒年不详),是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和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多佛家盛行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浓厚的佛教色彩,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2.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上人瞿昙裔,律身玉无瑕:描述了上人瞿昙裔的高尚道德和完美无瑕的修行。
  • 力究毗尼论,注汪海无涯:展现了上人在佛法探究上的深厚造诣,对佛教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 振锡复何许,三峰隐苍霞:描绘了上人行走的场景,三座山峰在苍翠的云霞中若隐若现。
  • 堂上大道师,灵芝发根芽:比喻上人是修行的楷模,如同灵芝一般,生长在道法的沃土中。
  • 相见涌法施,冬冬鼓声挝:描述了上人与人相遇时的和谐景象,以及冬冬的鼓声作为法音的传达。
  • 上人从之游,勿惮岁月遐:表达了上人的随缘态度,即使岁月漫长也无所畏惧。
  • 坐待霜露熟,香风散天葩:象征着修行者等待时间流逝的同时,内心充满宁静与智慧。
  1. 诗中的意象
  • 三峰:在诗中象征着佛教修行的高境界,也是诗人向往的精神寄托之地。
  • 法施:指佛法的智慧与教化,是上人修行的重要方面。
  • 灵芝发根芽:比喻上人在修行中逐渐成熟的状态。
  • 冬冬鼓声挝:冬冬的鼓声是修行中常见的一种法音,能够引导人们走向内心的宁静。
  • 香风散天葩:香风代表了清净与和平,天葩则是高洁的象征,两者结合表达了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1. 诗的艺术手法
  • 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上人比作玉无瑕,将佛法比喻为无边的大海等。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苍霞、灵芝等,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技巧,如“勿惮岁月遐”的重复,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1. 诗的思想内容
  • 反映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的观念。
  • 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和修行意义的深刻思考。
  • 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与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送僧入三峰》不仅是一首描写佛教修行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文化意义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佛教修行的深邃与美丽。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意义,无论是对于研究宋代文学的学者,还是对于寻求心灵慰藉的人们,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