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无双月,人间只一僧。
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
偈六首 其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六首 其五》是一首由宋代僧人释宗杲创作的偈颂,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来表达佛教中的某些观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释宗杲(1089-1163),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人。他自幼出家,跟随曹洞寺的老和尚学习,后得到曹洞寺大师曹洞宗的真传而成为曹洞宗的高僧。他的诗歌作品以简洁明了、深入浅出著称,能够把佛学的深奥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读者。
诗歌原文:
三千威仪都不修,八万细行全不顾。
只因闹市里等人,被人唤作破落户。
兜率内院久抛离,纵归忘却来时路。
稽首弥勒世尊,得与么宽肠大肚。
担柴卖火村里汉,舌本澜翻不奈何。
自道来时元没口,却能平地起风波。
即心即佛莫妄求,非心非佛休别讨。
红炉焰上雪花飞,一点清凉除热恼。
蓦口一桡玄路绝,药山之道始流传。
离钩三寸无消息,觉海说乘般若船。
俱胝一指头,吃饭饱方休。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何必不必,绵绵密密,觌面当机。
有人续得末后句,许你亲见二尊宿。诗歌赏析:
- 释宗杲在诗中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深度理解和体验。他认为,真正的修行者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形式上的威仪和行为规范,更不应该沉溺于世俗的纷扰之中。他提倡的是一种内在的清净和平静,一种超越外在物质束缚的精神状态。
- 这首诗还体现了禅宗的“即心即佛”的思想。释宗杲认为,只要内心的清净和平等,就达到了佛陀的境界。这种观念强调了内心世界的修炼,反对外在的执着和攀比。
- 在艺术表现上,释宗杲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象征和比喻,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如,他将人的舌头比作澜翻的水花,形容其无法控制和应对生活中的复杂变化。
-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而富有层次感,每一句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既易于理解又富有深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偈六首 其五》是释宗杲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它不仅体现了释宗杲深厚的佛学修为和精湛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佛教文化的内涵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