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陀罗名解脱,在在处处和尘拨。
莫令拨著个凡夫,何用剃头并展钵。
咦,连妻带子庞居士,一时成佛都包括。
妄心不灭祸难除,任向祈求卜大虚。
了道不消多语话,当轩自有颗明珠。
半夜三更莫费油,澄潭捉月几时休。
冬年莫惹红尘客,家道安然体自周。
寄语门徒诸弟子,得心安乐外何求。
示徒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徒》是由宋朝文学家释印肃所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 作品背景:释印肃,即宋末元初的著名佛教禅宗诗人,其诗作多以禅宗思想为指导,表达了对人生和修行的深刻见解。释印肃的作品在宋代就已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关注,其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邃的宗教哲理和人生观念,是研究宋元时期文学的重要材料。他的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对禅宗思想的接受程度以及禅宗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影响。
- 作品原文:《示徒》是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简洁明快、寓意深远的特点广受后世赞誉。诗句如下:“我有陀罗名解脱,在在处处和尘拨。莫令拨著个凡夫,何用剃头并展钵。一时成佛都包括。妄心不灭祸难除,任向祈求卜大虚”。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隐喻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世间万物的态度。“莫令拨著个凡夫,何用剃头并展钵。”意在告诫读者不应执着于世俗之事,修行者无需通过外在的形式如剃头、展钵来显示自己的功德,而是要通过内心的清净和修行来实现自我提升。
- 主题内涵:这首诗深刻地体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心即是佛,一切皆空。诗中的“一时成佛”表达了修行者通过修行可以达到与佛同等的境界;而“妄心不灭祸难除”则提醒人们要警惕内心的贪嗔痴等烦恼,否则将难以达到真正的解脱和安宁。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哲理又不失生活趣味,使得这首诗能够跨越时空,成为后人学习和领悟禅宗思想的重要经典。
《示徒其一》不仅是释印肃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学思想,成为了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