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其十六 浴头

众生垢重汩尘缘,岂自收心向觉源。
挈水拾薪时节至,三通鼓罢物皆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其十六 浴头》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以及追求内心清净的渴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其十六 浴头》的作者是宋人释印肃。释印肃是宋代的一位佛教僧侣,他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修行者内心的感悟。
  2. 诗作内容:《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其十六 浴头》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在行走、站立、坐着、躺着时所思所想,尤其是对于洗浴这一日常行为的描写,更是体现了修行者对日常生活的超脱和内敛的态度。
  3. 诗意赏析:诗中的“只拿扫帚东西拨”等句子,展现了修行者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而“震动三千到大干”则表达了他们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4. 文化价值:《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其十六 浴头》不仅是一首表现禅宗思想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佛教思想和禅宗修行实践的重要文献。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代佛教修行者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窗口。
  5. 艺术特点: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释印肃作为一名禅宗僧人的艺术修养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诗歌的一种风格,即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奥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其十六 浴头》不仅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歌,更是宋代佛教思想和禅宗修行实践的体现。它让人们了解到宋代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禅宗的修行方法和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