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六首 其十六

笊篱木杓,钱贯桶索,说妙谈玄俱是错。
清平鼻孔塞乾坤,天下衲僧无处摸。
明来握土成金,悟去百草皆药。
拗折俱胝指头,踏断赵州略彴。
平常一句用无穷,限量知见徒斟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二十六首其十六”为宋代诗人释嗣宗所做,诗中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作者背景
  • 释嗣宗(?~?),号闻庵,徽城(今安徽歙县)人,幼业经圆具,冠依妙湛慧禅师。后谒宏智正觉禅师,蒙印可。出住普照,徙善权、翠岩,迁庆元府雪窦寺。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卒。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
    隔江谁荐箭锋机,直下横趋已是迟。
    惆怅曲终人不见,数峰削玉水瀰瀰。
  • 翻译
    是谁从江那边推荐了箭锋机关?直接向下攻击或横向移动已经为时已晚。
    遗憾的是,当曲子结束时观众却不在了,那些山峰就像被雕刻过的玉石一样,水波粼粼,美不胜收。
  1. 诗歌赏析
  • 意境之美:《颂古二十六首》是宋代诗人释师观所作,其中包含了唐诗/宋词/元曲/诸子百家等多种体裁,涵盖了丰富的文学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偈颂七十六首其二十六》中描述了铁牛犁破洞中天的场景,以及桃花片片从深源中冒出的画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生机。
  • 哲学思考:在《颂古二十六首其十六》中,释嗣宗通过对禅宗术语的运用和象征性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他通过描绘禅宗修行者的境遇和心理状态,揭示了禅宗修行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心境变化和自我调适的过程。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禅宗的直接性和现实性,又展示了禅宗修行者内心的深度和广度。
  • 艺术手法:释嗣宗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将禅宗的教义与自然景观、人物心理等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通过对《颂古二十六首其十六》的详细介绍和深入分析,可以看到释嗣宗在诗歌创作中所展现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华。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启迪和引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