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驴吃草,可怜无限虚生老。
半夜盲人问故乡,不知身在长安道。
颂古二十六首 其十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二十六首 其十七》是宋朝诗人释嗣宗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哲学内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释嗣宗,号闻庵,徽城(今安徽歙县)人。幼业经圆具,冠依妙湛慧禅师,后拜宏智正觉禅师为师。他出住普照寺,徙居善权、翠岩,迁至庆元府雪窦寺,最终在高宗绍兴二十三年逝世。释嗣宗作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的法嗣,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他的生平和作品体现了禅宗思想对宋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宋代文学与禅宗思想的交融。
诗歌原文:《颂古二十六首 其十七》的原文如下:
后园驴吃草,可怜无限虚生老。
半夜盲人问故乡,不知身在长安道。诗歌解析:此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主题。”后园驴吃草,可怜无限虚生老”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画面,反映了生命的短暂和空虚。”半夜盲人问故乡,不知身在长安道”则通过询问来表达对现实迷失的困惑,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迷茫。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的空灵和超脱。
《颂古二十六首 其十七》不仅是一首表达生命哲理的诗作,也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与禅宗思想之间的互动与影响,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