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七首 其五

才是贪他便著他,其间半露又全遮。
只今谁是傍观者,一笑何劳挂齿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十七首 其五》是宋代释大观创作的一首偈语诗。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百态的描绘,表达了对世间纷争与名利得失的超然态度。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诗词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释大观作为当时一位知名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 生平经历:释大观生活在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时代,佛教在当时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了深厚的佛学思想,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超脱的态度。
  1. 诗歌原文
  • 才是贪他便著他,其间半露又全遮。
  • 只今谁是傍观者,一笑何劳挂齿牙。
  • 山前田地卖还买,松竹清风痛自怜。
  • 堪笑梦中夸富贵,觉来那直半分钱。
  1. 主题思想
  • 对名利的看法:《颂古十七首 其五》通过“贪便著他”与“半露又全遮”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名利过程中的矛盾与挣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这种盲目追求的批判。
  • 对旁观者的描写:“只今谁是傍观者”,诗人反问,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又有谁能够像旁观者一样保持清醒呢?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角色和立场的思考。
  • 对自我认知的反思:“一笑何劳挂齿牙”,诗人以轻松的口吻表达出对于名利成败的淡然处之,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这不仅是对物质追求的一种超脱,也是对精神层面的一次深度探索。
  • 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山前田地卖还买,松竹清风痛自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于内心世界的珍惜。
  • 对现实与理想的探讨:最后两句“堪笑梦中夸富贵,觉来那直半分钱”,诗人用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在梦中对富贵的追求与醒来后的无奈,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

《颂古十七首 其五》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和思考的作品,更是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人生、名利、社会现象的深刻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思想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