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是贪他便著他,其间半露又全遮。
只今谁是傍观者,一笑何劳挂齿牙。
【注释】
颂古:本篇是一首咏物诗。才:通假字,通“材”。贪便:指贪得无厌的人。著他:露出他。遮:遮掩。傍观者:旁观的人。牙:齿。何劳:哪里需要。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讥讽那些见钱眼开的贪婪之徒。他们虽然贪得无厌,却总是半露半遮。而旁观者,哪里需要去计较他们的得失呢?
首两句以比喻手法写贪财者的贪欲。诗人把那些见钱就伸手的贪婪之徒比作树木的根茎,用“才”字来代替“材”,暗含着讽刺。“贪便”是说贪财之人贪得无厌,像树木根茎一样贪婪;“著他”是指树根露出地面,像贪财人露出贪婪之心;“又全遮”则是指树根把树身完全遮盖住,就像贪财人把钱财全部占为己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形象地刻画了贪财者的贪婪本性。
第三句进一步揭示贪财人的贪婪本质。既然贪婪到这种地步,那么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欲望隐藏起来,只露出一点迹象,让人窥见一二,同时又把欲望全部遮蔽起来,不让旁人发现。这里的“半露又全遮”是说贪财人既露出了自己的贪婪之心,又把欲望全部遮掩起来。这一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贪财人的贪婪本性。
最后两行是议论抒情。诗人认为,对于旁观的人来说,这些人已经无关紧要了,不值得去计较他们的得失。这里的“谁”指的是贪财人,“傍观者”则是指旁观者;“笑何劳挂齿牙”是说旁观的人们不需要再去嘲笑贪财者了,因为他们已经无所谓了。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贪财人的贪婪本性,并表达了对旁观人们的不屑一顾的态度。同时,诗中的议论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金钱诱惑时要有所警惕,不要被贪财人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