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利道人何处去,至今寻觅杳无踪。
有时冷地思量着,不觉全身在碧峰。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颂古十七首》中的第五首。

诗句解读:

  • 伶利道人何处去,至今寻觅杳无踪。

  • “伶利道人”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人物。”何处去”表示他或她去向何方。”至今寻觅”表明人们仍在寻找他的下落。”杳无踪”意味着他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无法找到。

  • 有时冷地思量着,不觉全身在碧峰。

  • “冷地”可能是指一种心境,一种冷静、沉思的状态。”思量着”表示思考、思考的过程。”不觉全身在碧峰”意味着在这种沉思中,诗人感觉自己仿佛融入了青山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译文:

伶利道人何处去,至今寻觅杳无踪。
有时冷地思量着,不觉全身在碧峰。

关键词注释:

  • 伶利道人: 指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人物,其事迹不详,故用”伶利”二字形容其神秘和不可捉摸。
  • 何处去: 表示这个人已经离开或者失踪,不再被人所知,因此”何处去”在这里表达了对其去向的探寻和怀念。
  • 至今寻觅杳无踪: 表示自从这个人离开后,人们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但始终没有找到,因此”寻觅杳无踪”强调了这种徒劳无功的追寻。
  • 冷地思量着: 描绘了一种静谧且深沉的思考状态,”冷地”可以理解为心境上的冷静和深沉,而”思量着”则表现了深入细致的思考过程。
  • 不觉全身在碧峰: 通过比喻手法将思考过程与自然景观相联系,”身在碧峰”形象地描绘了思考时的状态,仿佛整个人都融入了青山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描绘了对一位神秘人物的追寻以及对思考过程的描述。通过对”伶利道人”的探寻与对”冷地思量着”的深入反思,表达了人类对于未知事物或重要人物的好奇与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感悟。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