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权衡,人天眼目。
瞻之仰之,鼎分三足。
休言六耳不同谋,断弦须是鸾胶续。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绍昙的《画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信庵居士画月庵老衲月林顶相求赞
  • “信庵居士”指的是作者自己,他是一位僧人。”画月庵老衲月林顶”则描述了一位名叫月林顶的老和尚。”相求赞”表明作者在为这幅画作作赞美之词。
  1. 佛祖权衡,人天眼目。
  • 在这里,“佛祖权衡”可能是指佛陀的智慧或法理,用来指导世间的众生。“人天眼目”则是指那些能够通过佛陀的智慧看到真理的人。这里的“眼目”比喻为观察世界的眼睛,暗示这幅画可能揭示了某种超越常人理解的深意。
  1. 瞻之仰之,鼎分三足。
  • “瞻之仰之”形容人们对这幅画的敬仰之情。“鼎分三足”是一个成语,意为事物需要多方面支持才能成功。这里可能是在比喻这幅画的构图或内容需要各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整呈现。
  1. 休言六耳不同谋,断弦须是鸾胶续。
  • “休言六耳不同谋”意味着不必多说,因为即使有多个耳朵,也无法听到相同的事情。这可能暗示画作的独一无二,或者强调其内在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断弦须是鸾胶续”则是说如果乐器断了弦,就需要用鸾胶来连接修复。这里可能是在比喻画作中的某些部分虽然看似断裂,但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就能修复并使之完整。

译文:
佛像的教义如同秤砣般平衡,让所有生灵都能看清真相。仰望着这幅画,就如同得到了三只鼎的支持一般稳固。不必多言,因为有六个耳朵的人也不能同时听到相同的消息。就像乐器断了弦需要用鸾胶来修复一样,这幅画也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来恢复其完整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来表达作者对佛法和修行的理解。它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以及通过艺术来表达这些教义的重要性。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和谐、平衡和修复的哲学思考。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很好的佛教题材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