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石壁山

身似浮云年似流,人间扰攘只宜休。
老来已习青萝子,隐去应追白道猷。
填入乱山宁计路,定看落叶始知秋。
他时谷口人相遇,莫问裁诗谢五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石壁山》是宋代诗人释契嵩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歌原文
  • 全文内容:身似浮云年似流,人间扰攘只宜休。老来已习青萝子,隐去应追白道猷。填入乱山宁计路,定看落叶始知秋。他时谷口人相遇,莫问裁诗谢五侯。
  • 翻译赏析:《入石壁山》是诗人在晚年时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隐逸生活的向往。诗句“身似浮云年似流”描绘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淡然看待;“老来已习青萝子,隐去应追白道猷”则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高洁志向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迪。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释契嵩是宋代的一位僧人兼诗人,他的生平经历丰富,与当时的文人墨客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交流。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和体现。
  • 诗歌创作动机:从释契嵩的生平来看,他可能经历了许多世俗的纷争和诱惑,这使得他在晚年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因此,这首《入石壁山》可能是他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理想化表达,通过诗意的语言传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艺术特点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身似浮云”、“人间扰攘”等意象的使用,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又反映了他对纷扰世界的淡泊态度。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情感表达既深沉又细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思想内涵:《入石壁山》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承载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这些思想内容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审美风格:这首诗的审美风格独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独特的审美追求。这种风格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入石壁山》不仅是释契嵩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