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公济冲晦宿灵隐夜晴

不睡还烹北苑茶,寒灯落尽适未花。
夜深雨过山形出,天静云空月色佳。
且喜僧窗晴似昼,莫论人世事如麻。
况陪支许皆能赋,岂厌留诗在碧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公济冲晦宿灵隐夜晴》是宋代诗人释契嵩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宿于灵隐寺时,所见所感的诗意生活。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释契嵩,字仲灵,号潜子,生于藤州谭津(今广西藤县)。他的一生颇为传奇,七岁出家,十九游方,后下江、湘、陟衡庐、入吴中至钱塘,与欧阳修等同时。他的作品包括《嘉祐集》、《治平集》。
  1. 诗作原文
  • 不睡还烹北苑茶,寒灯落尽适未花。
  • 夜深雨过山形出,天静云空月色佳。
  • 且喜僧窗晴似昼,莫论人世事如麻。
  • 况陪支许皆能赋,岂厌留诗在碧纱。
  1. 诗歌赏析
  • 描写景色:诗中“不睡还烹北苑茶”和“寒灯落尽恰开花”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幕降临时的景象以及茶香四溢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宁静而美好的夜晚。
  • 情感表达:诗句“夜深雨过山形出,天静云空月色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 哲理思考:最后两句“且喜僧窗晴似昼,莫论人世事如麻”,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淡然处理。
  1. 文化背景
  • 宋代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时期,诗人常常借景抒情,以诗言志。释契嵩作为一位文人,其作品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通过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创作过程及艺术特色,不仅能够欣赏到宋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领悟到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