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九首 其四

天威不到处,干戈动边鄙。
将军奋威猛,英雄势随起。
纷纷出榆关,肃肃秋色里。
白马冒黄云,清霜厉严旨。
少壮羽林儿,务能莫多喜。
好武匪君心,用兵不得已。
寄言飞将军,妙略应无比。
志在报君恩,岂为黄金死。
丈夫身许国,慷慨当如此。
宁教太史书,轻笑鲁连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四》是一首寓言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左右。这首诗通过对孤鸿和翠鸟的描写,寓含着诗人对政治环境的隐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左丞相,因直言敢谏而遭人诽谤,最终被贬为尚书右丞。他的这一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政治寓意。在《感遇十二首·其四》中,诗人借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风波的恐惧和无奈。诗人用“孤鸿”比喻自己,通过孤鸿不敢靠近水池的行为,暗喻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却是惶恐不安。这种表现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展示了他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