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不到处,干戈动边鄙。
将军奋威猛,英雄势随起。
纷纷出榆关,肃肃秋色里。
白马冒黄云,清霜厉严旨。
少壮羽林儿,务能莫多喜。
好武匪君心,用兵不得已。
寄言飞将军,妙略应无比。
志在报君恩,岂为黄金死。
丈夫身许国,慷慨当如此。
宁教太史书,轻笑鲁连子。

【注释】

1、天威不到处:指皇帝的权威不能达到的地方。

2、干戈动边鄙:指战争爆发,边境地区战火纷飞。

3、将军奋威猛:将军们勇猛地挥舞着武器。

4、英雄势随起:英雄们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崛起。

5、榆关:古代关名,今北京昌平县境。

6、羽林儿:即“羽林郎”,唐代禁卫军。

7、务能:尽力。

8、好武匪君心:喜好武力并非为了君主的利益。

9、妙略应无比:用兵作战的谋略应当无人可比。

10、志在报君恩:心怀报效君主的恩情。

11、宁教太史书:宁可让《史记》这样记载。

12、轻笑鲁连子:不要轻视战国时期鲁仲连这样的人。

【赏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借对将军和英雄们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全诗八句,可以分为两层。前六句写将军们奋威而起,英勇无敌;后两句写自己的志向与心愿。这六句中,有五句是描写将军们勇武善战的,一句是抒发自己的志向与心愿。中间两联为偶数句,每句都是七个字,平仄相对。
前六句中,“将军奋威猛”一句,点明了题目中的“将军”。以下四句,分别描写了将军们的威猛形象和他们的英雄业绩。这四句都是对偶句,而且都是七字句,读起来铿锵有力,声调铿锵。
“纷纷出榆关,肃肃秋色里。”诗人笔下的将军们,从四面八方奔赴战场,秋天的肃杀气氛笼罩着他们奋勇杀敌的身影,给人一种紧张、肃穆之感。
“白马冒黄云,清霜厉严旨。”诗人又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将军们的威风凛凛,气吞山河。其中,“白马”是形容马的颜色,“冒”是冲的意思,“黄云”是形容战场上的浓雾,“清霜”是形容霜雪的颜色,“厉严旨”是形容严正的命令和严峻的形势。这些词语都富有表现力,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最后两句,“少壮羽林儿,务能莫多喜。”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志向与心愿。这里的“少壮羽林儿”指的是年轻的禁卫军士兵,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应该为国家做出贡献。而诗人则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地为国家而战斗,不必过于追求个人的名利得失。
这首诗通过描写将军们的威猛形象和他们的英雄业绩,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