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何处客,凌云意气骄。
旦旦趋双阙,冲冲过渭桥。
金珂云外响,画烛月中烧。
缥缈行天路,升腾在玉霄。
如何区宇内,顿与人间遥。
长拂罗裳去,明光殿下朝。
一俯复一仰,荣多忧亦饶。
白发领边长,朱颜镜里凋。
岂知松桧下,幽人长寂寥。
万事淡无虑,恣卧时长谣。
浩荡天地间,孰问牺黄尧。
临风一清啸,胡为王子乔。
感遇九首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遇九首 其六’是唐代陈子昂的一首著名诗作。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陈子昂,字伯玉,唐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抱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此诗的创作时间虽不详,但可推测是在他晚年归隐期间,反映了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这里表现了作者通过神龙的变化无穷,理解到最高的阳气之精。
-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形容岩石成林多么阴暗壅塞,洞穴深邃无法将它挡住。”古之得仙道“以下四句是说:“古时候的得道成仙之路,确实与那造化合而为一,玄妙感应并非暗昧识见,有谁能够测知其中奥秘?“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就是说:“世上的人只知道眼见为实,醉醺醺地嘲笑丹经真义。”
-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意谓:“昆仑山有那美玉仙树,他们怎能采到它的果实?”最后四句讥讽世俗之人的浅陋。
主题解析:此诗以神龙变化比喻至阳之精,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来象征理想中的高尚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越尘世束缚、追求高远理想的渴望。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通过精细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文化价值: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感遇九首·其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理想与志趣的诗作,也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