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六首 其十二

老龙千丈湫,晴空散飞雪。
尊者诺讵罗,坐视眼眨眨。
老禅来住山,梵志翻着袜。
乍可刺汝眼,且要话头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十六首·其十二》是宋代的作品,由释行瑛所创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释行瑛:释行瑛是一位宋代的禅师,他的诗歌多涉及佛教教义,反映了禅宗对自然和宇宙的看法。
  1. 诗歌原文
  • 上不见天,下不见地: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超越尘世的渴望和对绝对存在的探询。它反映了诗人在精神层面上寻求自由和解脱的愿望。
  • 把定咽喉,何处出气:这里的“咽喉”可能象征着人生的关键或困境。诗人似乎在问,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出路,如何保持心灵的平静和清晰。
  • 江南江北,绝毫绝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地理画面,强调了无论身在何方,都应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坚定。
  • 东土西天,成团成块:这可能意味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都是人类经验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
  • 释迦弥勒,尚自瞒盱:这里提到释迦牟尼和弥勒佛,他们是佛教中的两位重要菩萨,代表了智慧和慈悲。诗人通过提及这两位历史人物,强调了佛教教义中对于悟性和修行的重要性。
  • 临济德山,如何拟议:临济宗和德山宗是禅宗的两个重要流派,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讨论禅宗的实践方法和修行态度。
  1. 主题分析
  • 对自由的探索:诗中反复出现的“何处出气”和“把定咽喉”,暗示了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这种探索可能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 哲学思考:通过对宇宙和人生的描述,诗作触及了生命的意义、存在的状态以及与宇宙的关系,这些都是哲学上的深刻问题。
  • 禅宗实践:通过提及禅宗的修行方法和流派,诗作也展现了禅宗对个体内在修养的重视。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每一个词的选择都体现了诗人深思熟虑的态度。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老龙千丈湫”、“尊者诺讵罗”,这些生动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象征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咽喉”象征着生命中的难题和困境,“江南江北”则象征了广阔的世界和多样的文化。
  • 情感深沉: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无论是对自由的追求还是对禅宗的信仰,都透露出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偈十六首·其十二》不仅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和生活哲学的诗歌,也是一次心灵之旅的记录。它不仅提供了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洞察,也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超越和精神解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