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见天,下不见地。
把定咽喉,何处出气。
江南江北,绝毫绝釐。
东土西天,成团成块。
释迦弥勒,尚自瞒盱。
临济德山,如何拟议。
衲僧家,没巴鼻,却唤六双为十二。
【注释】
上不见天,下不见地。——指佛教所说的“三界六道”中的人间世界。
把定咽喉,何处出气?——把定:佛教语,即以戒、定、慧为修行之本。咽喉:佛家语,喻意人心中最紧要之处,此处比喻修行者最应集中精神之所在。
江南江北,绝毫绝釐(li黎)——指佛教中所称的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
东土西天,成团成块——“东土”指中国,“西天”指西方净土。
释迦弥勒,尚自瞒盱(xu须,遮羞的意思)——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两位佛,此句言他们二位虽已过去生中成佛,但仍然有迷惑世人之心。
临济德山,如何拟议——临济宗和德山宗是禅宗两大流派,临济宗强调顿悟,德山宗则强调“看话禅”。
衲僧家,没巴鼻,却唤六双为十二——衲僧:指禅宗的僧人。没巴鼻:指不执著于一切,随缘任运。唤六双为十二:禅宗认为,一加二等于四,而六加二等于十二,故说六双为十二。
【赏析】
这首诗是禅宗六祖惠能的一首偈语,主要表达的是禅宗对世事的态度。
第一句“上不见天,下不见地”,意味着世间万物皆在佛法之中,无需再求上天与下地。这一句表达了禅宗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即一切尽在其中,无需向外寻求。
第二句“把定咽喉,何处出气?”则是在问世间万物是否真的需要呼吸呢?这是在反问我们对于生死轮回的观念是否正确。
第三句“江南江北,绝毫绝釐”,指的是南北各地,无论哪里都无法摆脱生死轮回的束缚。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要明白生命的真谛。
第四句“东土西天,成团成块”,则是在说无论东方的净土还是西方的净土,都是众生的归宿。这一句话是在告诉世人,无论是何种信仰或是观念,我们都应当明白生命的价值。
第五句“释迦弥勒,尚自瞒盱”,是在批判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这两位佛陀虽然已过去生中成佛,但仍有迷惑世人之心。这是在告诫世人,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看清本质。
第六句“临济德山,如何拟议”,则是在说临济宗和德山宗虽然各有各的教法,但在根本教义上并无不同。这也是在告诉世人,不要被门派之争所迷惑,要看清本质。
最后一联“衲僧家,没巴鼻,却唤六双为十二”,则是在说禅宗的僧人不需要执着于一切,随缘任运。这也是在告诉世人,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要看清自己的本质。
这首诗是惠能通过反问的方式,向世人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