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落草野狐精,跳出浑身是葛藤。
打失眼睛无处觅,诳人刚道悟明星。
颂古五首 其二
介绍
《颂古十五首·其二》是宋代僧人释绍昙所作的偈颂。
晚住隆兴府黄龙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清远禅师法嗣。释绍昙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在佛教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相关推荐
释义:六年前,我像野狐狸一样落草为寇,身上长满了葛藤。如今,我瞎了双眼,再也找不到自己了。人们还以为我悟到了明星的真谛。 注释:颂古五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共有五首,这是其二。诗中描述了作者在野狐精的困扰下,失去了眼睛,无法找到自己。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挣扎和无奈。通过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
【注释】 颂:赞颂。国师:即国师寺。津:渡口,这里泛指道路。 译文 直来直去、直言快语的人,眼直手也直。 山峦竞相秀丽,红紫争相斗艳。 神通广大,施展了各种妙用,要想见一见国师,还是隔着一条大河呢。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描绘峰峦和花木的争奇斗艳,表达了对佛法无边无际,神通广大的赞美之情
【注释】 ①蛮奴:唐代的少数民族。赤脚上皇州:指唐玄宗李隆基,他曾被安禄山所囚,故称“赤脚囚”。 ②“卖尽”二句:说卖尽了珍宝,骑上了白牛。 ③贪著(zhuó):贪恋、依恋。市朝人作市:指迷恋于繁华的街市。上官楼:即花萼相辉之楼,又称望仙楼。 ④多意气,好风流:意气风发,喜欢风度。月冷珠帘挂玉钩:指月色冷清,珠帘悬挂在楼上。 ⑤百尺竿头辊绣毬(gǔ):形容技艺高超,能做出许多花样来。
【注释】小树,指柳树的嫩芽。 “傍”是靠近的意思。 “华从叶里开”,花在树叶中开放。 “和树折将来”,把树枝折断。 【赏析】此诗为咏物诗。前四句写柳树的幼芽嫩枝,后四句描写了它长成后的情景。前四句写柳树的幼芽嫩枝,后四句则写它的生长过程。诗人以人拟物,赋予小树人的情感,写出了柳树的娇柔、柔弱、纤细,也表现了作者对小树的喜爱、珍重之情
【注释】 ①窣堵古:石碑,古代用于纪念死者的。形仪:外形。未举:尚未举起。②巍然:高大的样子。 ③存:存在。海底:水中。④影落:光从高处投射下来,形成影子。树头:树木顶端。⑤辉: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碑石形貌和位置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碑石的观察,赞美了它雄伟高峻、矗立在海底的气势,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才思敏捷和敏锐的感受能力。 “窣堵古形仪,未举已先知。”第一句说:“这座碑石的形状很特殊
【注释】 ①颂古:唐时,宫廷中盛行写诗歌颂古人。这里指咏物诗。 ②我手佛手:以我手比喻“佛手”,即佛手柑。佛手形如人手,故称。 ③痴人夜走:形容对月欣赏的痴迷程度。 【赏析】 此诗为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年-860年)诗人李商隐所做。当时诗人在长安任太学助教,与郑亚、路孝本等人交好。这首诗是应郑亚之邀,在郑家宴饮时所作。 首二句点明题意,说“我”手有佛手柑,十八九枚;云散月明
【注释】 谛观:仔细观察;五百生:指前生,前世;不昧:不迷误。 野狐精:指妖邪之女。 白话译: 仔细观察那些前世的人事,没有迷惑的人与妖邪作亲。 因果历然殊可怕,人人都说妖邪是狐狸精。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我们仔细地去观察那些前世的人事,发现那些没有迷失本性的人,与妖邪作亲的事情很少。因为因果报应的道理非常清楚,所以人们都知道妖邪就是所谓的“狐狸精”
【释义】:这首诗是诗人对那些不重视音乐的人们的讽刺。诗中“惯弄瑶琴与琵琶”,意思是他们经常弹奏乐器,却不懂得欣赏其中的美妙之处,“清音历历遍天涯”意思是他们的琴声琵琶声遍布天下。 “堪嗟不入聋人耳,空使西山月又斜”意思是可惜这些乐音无法让耳聋的人听到,反而白白地让月亮在西边落下。 【赏析】: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借弹琵琶和弹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琴声、琵琶声之高远、清亮、悠扬,反衬出那些不懂艺术
【注释】: 颂古五首 其二 颂,即赞颂。李老君,道家尊称老子李耳(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不是风幡动,天生李老君。 幡,幡盖。幡是古代一种随风飘动的旗子,这里比喻道士。 天生李老君。 “天生”就是自然生成,“李老君”指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 出胎头上发,寸寸白如银。 头上生白发,指人老年。 【赏析】: 《颂古五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颂古五首 其二 生死自怜同室穴,因何中路关山。 一朝忽得亲儿证,趯踏方知盖覆。 注释:生与死都是自然的规律,就像我和你一样在洞穴里共处一室,但命运却让我们在中途分开了。突然有一天我得到了你的孩子,这才知道原来你一直隐藏的盖世功夫和绝世武艺。 赏析: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悲欢离合。诗人以生死为话题,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人生的悲欢离合。同时
【注释】 问处分明答处端,还同双剑倚天寒。一从楼阁门开后,满面惭惶无处安。——指在朝廷上,当官的与奸臣勾结,陷害忠良的事。 【赏析】 此诗是诗人因朝中奸佞当道而写的一首咏史之作。全诗通过咏叹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件及其人物,揭露了那些奸佞之徒的丑恶嘴脸。 前两句“问处分明答处端,还同双剑倚天寒”,意思是说,当初你处理政事的时候,明明白白地回答,像两柄利剑那样高悬在天空。这里,用“双剑”比喻奸佞之臣
【注释】 五十三人:指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时,杨国忠、高力士等53人随玄宗逃往四川。 一缕穿:形容人数众多,像一根线穿在一根针上一样难以计数。 小儿:这里指的是安禄山,他当时只有16岁,但胆略很大。 烟水:泛指长江一带的水乡景色。 无重数:形容多到无法计算。 买得风光不用钱:意思是说他们虽然身居高位,却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 【赏析】 这首《颂古诗·其二》,诗中以“小儿”自比
【注释】 赵老七斤衫,提来用恰好。若更问如何,且去青州讨。 赵老:指唐代诗人赵嘏,字承祐,一说字文蔚,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大中年间,官至监察御史,为“大中文章十哲”之一。七斤衫:指赵嘏的《赠友人》诗中有“七斤衫袖舞春风”之句,故此处以“七斤衫”代指赵嘏。青州:唐时为州治所在,故址在山东省青州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一袭七斤衫衣被风吹动的轻盈飘逸的景象。首句“赵老七斤衫”,点明题旨
【注释】 颂古五首 其二:赞美古人。颂,称颂、赞美。五首,指《文选》中的五篇赋。《文选》是南朝萧统编的文学总集。“剖尽”,比喻彻底领悟了。“丧”通“忘”,“丧尽机”即忘却一切机心机巧。“通身不挂一毫丝”是说没有一点杂念和牵绊。“清风步步随身转”,形容心境高远,无拘无束。“明月谁分上下池”,比喻清雅超脱。上池、下池,指水波荡漾。 赏析: 此诗为《文选》中五首赋之一,赞颂古人的高洁品质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