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七首 其十三

瞿昙鼓动三寸舌,四十九年无法说。
达磨不立一字脚,列派分枝无处著。
青山不锁长飞势,沧海合知来处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二十七首其十三》是宋代释守净的作品,该作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禅宗思想中对言语、动作、自然等元素的深刻领悟。下面将详细介绍《偈二十七首 其十三》:

  1. 作者介绍
  • 释守净(约公元970年—1040年),字无门,号白云,浙江余姚人,为宋朝著名禅师。
  • 他的佛教修行与文学创作都颇有造诣,其诗文多反映了禅宗的思想,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
  1. 原文翻译
  • “瞿昙鼓动三寸舌,四十九年无法说”:意指佛陀的言辞虽简,却能深入人心,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
  • “达磨不立一字脚,列派分枝无处著”:达摩祖师虽以简单的行动示人,但教义深远,难以用文字完全描述。
  • “青山不锁长飞势,沧海合知来处高”:比喻自然界的青山和大海,无论多么壮丽,其本质和来源都是高远的。
  1. 作品赏析
  • 《偈二十七首·其十三》不仅体现了禅宗的直接性和简约性,还展示了禅宗对于语言的超脱与超越。
  • 作品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如“青山”和“沧海”,用以说明事物的本源和本质,强调了禅宗的“见性成佛”理念。

《偈二十七首·其十三》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理解禅宗思想和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把握禅宗的核心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