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道即修道,无心谁悟心。
是非凡与圣,成坏古无今。
碧涧流残叶,微风入静林。
谁来石岩下,教汝夜穿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见道即修道,无心谁悟心。
是非凡与圣,成坏古无今。
碧涧流残叶,微风入静林。
谁来石岩下,教汝夜穿针。
《拟寒山四首 其四》是唐代诗人崔国辅的作品。
崔国辅的这首诗通过对“望月”这一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在古代文人中,月亮常常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明亮的月光唤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而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则借月光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拟寒山四首 其四》中的“望月月移人不移”,可能寓意着即使环境改变,但内心的坚持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