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虚空产生铁牛儿,头角分明也太奇。
踏破澄潭深处月,夜阑牵向雪中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不许夜行投明须到》是北宋诗人释守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诗的宝贵遗产。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释守卓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俗姓庄,生于泉南(今位于福建泉州),是一位在佛教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释守卓游学四方,最终定居于东京天宁万寿寺,并在此度过了他的晚年生活。

  2. 诗作原文:

  • 虚空产生铁牛儿:首句“虚空产生铁牛儿”描绘了一幅画面,仿佛在虚空中出现了一只铁铸的大牛,形象生动,充满想象力。
  • 头角分明也太奇:接下来的“头角分明也太奇”进一步强调了铁牛的形象特征,头角分明,显得异常奇特。
  • 踏破澄潭深处月:第三句“踏破澄潭深处月”则表达了铁牛行走时对水面的冲击,使得清澈的潭水都被踏破了,月光也被映照得更加明亮。
  • 夜阑牵向雪中归:最后一句“夜阑牵向雪中归”则描绘了铁牛在夜色中牵引着明月,最终一起回到了雪地的场景,充满了诗意。
  1. 艺术特色:
  • 意境独特:释守卓通过简洁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境界之中。
  • 情感深沉:整首诗通过对铁牛的描述,传达出了一种超现实的浪漫情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 象征意味:铁牛不仅仅是一种物理存在,它更象征着力量、勇气和坚持,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作为释守卓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窗口。这首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