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侍郎净心阁

伟哉广大寂灭心,譬如虚空不分别。
拟心求净即染污,况复比伦诸佛土。
又如梦中所见物,所见虽有不可取。
如是通达无有疑,净心心义炳然现。
是义现矣难测量,超诸色相离言说。
过去未来现在世,佛及菩萨与声闻。
一切含识有情类,平等于义如实了。
善哉奇特过量人,只以此阁演是义。
演已便息随所缘,亦与梦中无差别。
我以父母所生口,说此无上妙伽陀。
庄严广大寂灭心,为诸来者作饶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侍郎净心阁》是一首表达佛家清净无染思想的诗歌。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作者背景
  • 释宗杲:宋释宗杲,是宋代著名的禅师,他的诗作多以佛教思想为主题,反映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释宗杲通过其作品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净化的理念,这在《魏侍郎净心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1. 诗歌内容
  • 寂灭与虚空:诗歌开头即提到“伟哉广大寂灭心”,这表明了作者试图通过描述一种超越性的境界来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更深层次的冥想状态。接着,“譬如虚空不分别”进一步强调,在这种状态下,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没有区分,没有执着,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 内心的求索:“拟心求净即染污”表达了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人们在追求精神上的洁净时,往往会陷入到实际的困扰之中。这一观点反映出释宗杲对人心深处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
  • 现实的虚幻:最后,“又如梦中所见物,所见虽有不可取”则是对现实的一种隐喻,指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梦境还是现实,都可能只是幻觉,不应该过于执着。
  1. 文化意义
  • 精神觉醒:《魏侍郎净心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人们通过禅修达到精神的觉醒和提升。
  • 哲学思考:通过对“寂灭”、“虚空”等哲学概念的探讨,这首诗激发了人们对生命本质和存在意义的深入反思。
  • 艺术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它不仅传递了深刻的宗教信息,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优美的诗句和意象,使读者能够体验到一种超越语言的心灵交流。

《魏侍郎净心阁》不仅仅是一首反映佛学思想的诗歌,它还是一种心灵的启示,一种对生活态度的指引。通过这样的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清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