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十六

眼空宇宙浑无物,大坐当轩孰敢窥。
选佛追官俱已了,同途把手不同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十六》是由宋代的释宗杲所创作的一首禅意浓厚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现象如“黑牛”、“癞马”等的描述以及对时间现象如“闰月”的提及,来表达修行的过程和经历。

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佛教文学中的地位:

  1. 作品原文及注释介绍
  •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十六》是释宗杲所作,收录于《宋诗纪事》。该诗通过描述看似普通的日常景象,比如“黑牛”、“癞马”,以及时间的“闰月”,来暗示修行的过程与经历。这种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在平凡中发现禅意,体会到修行的深远意义。
  1. 禅意与象征
  • 诗中通过“超然居士设粥,供养一堂龙象”这一比喻,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同时,诗中的“师兄解唱泥牛吼,师弟宁忘木马嘶”也反映了禅宗师徒间微妙的关系,即尽管生活在一起,却各自追求各自的修行路径。
  1. 艺术特色分析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和对时间的哲思,展现了禅宗对生活本质的洞察和对修行深度的追求。此外,诗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如“闰月”),更是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邃的宗教色彩和哲学意味。
  1. 文化与历史背景
  • 释宗杲不仅是一位高僧,也是南宋时期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生活和思想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思想境界,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十六》不仅是一首禅意盎然的作品,同时也是研究宋代禅宗思想和文化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深入理解禅宗的修行观念,还能领略到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