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十

哑子得梦与谁说,起来相寻眼麻弥。
已向人前输肺腑,从教他自觅便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十》是一首偈颂,由宋代僧人释端裕创作。在佛教文化中,偈颂是一种表达佛理和禅意的文学形式,常以韵文的形式阐述禅宗思想。

从文本内容分析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心状态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中提到“修行不落与不昧,尽作野狐涎唾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无常。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玉箫吹作凤鸾吟,惹动游人离别心。”,通过音乐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细腻体验。此外,诗中的“一陈东风卷寥廓,四方八面少知音”等句,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情感状态的微妙关系。

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禅宗思想密切相关。例如,“清净法身花药栏,眉毛刺倒须弥山。”这样的描述,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更隐喻了佛性清净与世间万象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体现了禅宗“见月影而悟大道”的思想。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十》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次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精神探索。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