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二首 其十

今朝季冬朔旦,岁月不可把玩。
各请打办精神,了却未了公案。
有我即病生,无我即病灭。
我病两俱非,万里一条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三十二首·其十》是宋代释德光的作品,其中蕴含丰富的佛教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修行和宇宙法则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释德光:释德光(生卒年不详),宋朝僧人,以诗词见长,擅长佛学诠释,其作品多反映出对生命和宇宙的感悟。
  • 时代背景:宋朝时期,佛教文化繁荣,文人墨客常以诗词表达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尊崇。释德光的《偈颂三十二首·其十》创作于这一时期。
  1. 诗作内容
  • 诗句解读:诗中“口似备盆呵佛祖,牙如剑树骂诸方”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质疑和挑战,通过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引人深思。
  • 主题探讨:诗中的“而今死入阿鼻狱,看你如何孟八郎”则揭示了生死轮回的观念,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超脱生死的重要性。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释德光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 象征手法:诗歌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意象,如“备盆”、“剑树”,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释德光的代表作品之一,《偈颂三十二首·其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世学者广泛研究和赞誉。
  • 宗教意义:诗歌中的佛教元素为研究宋朝时期的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风貌。
  1. 现代意义
  • 哲学思考:这首诗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 审美体验:《偈颂三十二首·其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偈颂三十二首·其十》不仅是释德光个人修行心得的记录,也是宋代佛教文化的反映,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佛教智慧的领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