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明教嵩禅师

旋缚阴崖屋,去裹北山饭。
饥寒十万读,甚盛若禁脔。
南越古象犀,明月万金产。
逢人不易售,一见待天眼。
我马几覆车,公乃独力挽。
襄羊万夫上,直往势不返。
白首不愿馀,光明自优远。
晚生既浪出,壁间识怒面。
未能续公书,聊尔执役贱。
更须酌岩泉,只字日三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明教嵩禅师》是宋代诗人释宝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状态、修行的艰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表达了对僧人高尚精神境界的敬佩以及对其生活境遇的理解与同情。

诗中“旋缚阴崖屋,去裹北山饭”一句展现了僧人清贫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们远离尘嚣、隐居修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修行生活的热爱。同时,这一描写也反映了宋代僧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生活状态。

“饥寒十万读,甚盛若禁脔”两句则揭示了僧人修行的艰辛。他们面对饥饿寒冷依然坚持学习佛法,这种精神值得敬佩。这里的“禁脔”比喻珍贵之物,意味着僧人所追求的佛法如同至宝一般珍贵和难得,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守着对真理的追求。

诗中的“南越古象犀,明月万金产”一句展示了僧人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这些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如古象犀、明月等,都是僧人智慧的象征,他们的修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解脱,更是为了将这些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

诗中的“逢人不易售,一见待天眼”表达了僧人与世俗社会的疏离感。他们虽然生活清苦,但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和坚定,不为外界纷扰所动。这里的“天眼”指的是佛家所说的神通眼,能够洞察世间万物,体现了僧人高超的智慧和境界。

诗中的“我马几覆车,公乃独力挽”则展现了僧人独立自主的精神。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和信念去面对和克服。这句诗也体现了禅宗中强调的个人修行和独立精神。

通过对《悼明教嵩禅师》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僧人在面对世俗社会的困境时,依然保持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他们不仅在物质上过着清苦的生活,更在精神上追求着一种高远的境界。这首诗不仅是对僧人个人修行的赞美,更是对整个佛教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