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 其十八

平生初志已酬之,怀抱怡然寂有归。
古帙懒开缘得意,幽房长闭为忘机。
数行鸟阵连云没,一带泉声隔岭微。
道合古今浑总是,何须更虑昔年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贯休的《山居诗 其十八》是一首表达诗人隐居生活哲学和对世俗纷争超然脱俗态度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生平背景:贯休,唐代著名僧侣兼诗人。年仅二十八岁时,他就弃官出家,先后在华亭镇、明州雪窦山等地修行,并在灵隐山新寺居住了十五年。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仕途到佛门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1. 诗歌原文
    业薪心火日烧煎,浪死虚生自古然。陆氏称龙终妄矣,汉家得鹿更空焉。

  2. 诗意解析

  • “业薪心火日烧煎”:这里比喻内心的贪欲如同燃烧的薪柴,不断消耗着人的精气神,使生活变得焦灼不安。
  • “浪死虚生自古然”: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观念,认为人应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安宁,而不是物质上的得失。
  • “陆氏称龙终妄矣”:陆氏指的是陆机,他认为龙是一种虚构的生物,强调的是事物的虚幻性。
  • “汉家得鹿更空焉”:这句话意味着权力的更迭往往伴随着空虚,暗示了世事变幻无常。

《山居诗 其十八》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哲学,也折射出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政治变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名利看破后的宁静和超然,以及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索和体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