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 其二十

自甘疏拙懒经营,大道从来戒满盈。
但起贪心迷有限,谁能触目悟无生。
云融远景危峰小,风戛寒溪野艇横。
禅后不妨敷六义,祇图歌出野人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诗 其二十》是贯休的作品。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内容:

  1.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号禅月大师。他是五代时期的高僧,也是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据传,他曾经出家为僧,并在寺庙中度过了他的大半生。
  2. 诗歌原文:自休自已自安排,常愿居山事偶谐。僧采树衣临绝壑,狖争山果落空阶。闲担茶器缘青障,静衲禅袍坐绿崖。虚作新诗反招隐,出来多与此心乖。
  3. 诗歌赏析:这首诗展现了作者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句“自休自已自安排,常愿居山事偶谐”表明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渴望,以及希望生活能与他的意愿相符合的愿望。接下来的诗句“僧采树衣临绝壑,狖争山果落空阶”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志向。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意境。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山水的喜爱,更能感受到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贯休的《山居诗 其二十》不仅是一首描绘山林风光的诗歌,更是作者人生哲学的一种体现,展示了他在面对纷扰世事时选择归隐山林的决心和态度。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于精神自由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