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二十六

月不破五,岁不满百。
窄处放教宽,宽处捻教窄。
如冲天之俊鹞,如当路之白额。
敢有近傍者么,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二十六》是释心月创作的一首宋代的佛教诗歌。以下是对其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释心月,字石溪,号佛海,四川眉山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宝祐二年卒。作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2. 诗歌原文:《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二十六》中的诗句如下:“月不破五,岁不满百。窄处放教宽,宽处捻教窄。如冲天之俊鹞,如当路之白额。敢有近傍者么,骼。”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诗中“月不破五”指的是月亮圆满时,象征着圆满与完整;“岁不满百”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3. 艺术特色:释心月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生的哲理,使得作品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月光的变化来表达人生的态度和对世界的看法。
  4. 文化价值:该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研究宋代佛教思想的重要文献。它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宋代佛教诗歌风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二十六》不仅是释心月个人修行和思考的体现,也是宋代佛教文化的瑰宝。通过欣赏和学习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