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阁外绕珠栏,人在琉璃菡萏间。
谁把此花为刻漏,修行不放一时闲。
圆通白衣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圆通院白衣阁》是一首宋代诗人秦观的诗作,表达了对圆通禅师刻苦修禅、深厚佛学造诣的仰慕之情。《圆通院白衣阁》不仅是一首赞美诗作,也是对当时名僧圆通禅师精神风貌的一次颂扬。这首诗从白衣阁起笔,着重刻画了圆通禅师的精神风貌,称颂了他刻苦修禅的品行及深厚的佛学造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敬意。
《圆通院白衣阁》的原文如下:
满目红蕖参翠盖,不唯门里获圆通。一根反本六根同,古佛传家有此风。
这首诗通过对白衣阁周围环境的描绘,引出了对圆通禅师的仰慕之情。其中“一根反本六根同”一句,不仅描绘了圆通禅师修行的境界,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坚定与平和。而“古佛传家有此风”则进一步强调了圆通禅师所传承的佛法和精神风貌。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非常值得关注。据史料记载,元丰五年(1082年),秦观曾拜访大觉琏公并南游玉笥山,期间创作了《圆通禅师行状》。这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这首诗的翻译和赏析也被广大读者接受和推崇。
《圆通院白衣阁》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赞美诗作,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启示。通过这首诗,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人生、修行以及佛教文化的理解与追求。它不仅是对圆通禅师个人品质的赞美,更是对所有追求心灵净化和精神提升人士的鼓励。
《圆通院白衣阁》不仅是一首赞美诗作,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具体的诗句和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修行和佛法的深刻理解与追求。对于喜爱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了解和学习这首诗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艺术,更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修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