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阁外绕珠栏,人在琉璃菡萏间。
谁把此花为刻漏,修行不放一时闲。
《圆通院白衣阁》是宋朝秦观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圆通禅师的仰慕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注释、翻译和赏析:
- 诗题: 圆通院白衣阁
白衣阁位于开封市顺河区白衣阁街中段,因供白衣观音而得名。白衣观音是佛教中的一种形象,象征着慈悲与清净。
- 诗句注释
- “圆通”: 圆通指的是禅宗的一种修行境界,强调心境的圆满和自由。
- “白衣”: 在佛教中,白衣常象征清净与无欲。
- “阁外”: 指圆通院白衣阁外的景色。
- “珠栏”: 珍珠般的栏杆,常用来装饰寺院,增添美观。
- “人在”: 表示诗人或观者正身处其中。
- “菡萏”: 荷花的别称,此处指莲花,常用来象征纯洁与高雅。
- “刻漏”: 古代一种计时器,这里比喻修行的忙碌与节奏。
- 译文:
圆通院白衣阁外有珍珠般闪烁的栏杆围绕,人站在琉璃般的荷塘中,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海之中。谁将这美景比作刻漏,不断提醒我们修行要时刻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不能让片刻的闲暇从指尖滑落。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圆通院白衣阁的美丽景色,通过对比“珠栏”“人在琉璃菡萏间”和“刻漏”,诗人表达了修行的不易和对时间的珍惜。白衣观音的形象也寓意着内心的洁净与平和,使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秦观的《圆通院白衣阁》不仅是对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修行者内心的抒发和对时间价值的认识。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和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