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得,传不得,归根得旨复何言。
忆得首山曾漏泄,新妇骑驴阿家牵。

第一首:

得与不得,传与不传,

归根到底要旨是什么?

记得首山寺中曾漏泄,

新妇骑着驴子由阿家牵。

译文:

得到了什么,无法传递出去,最终回归到根本时又能说什么呢?

记得在首山寺里曾经泄露过,

新媳妇骑着毛驴,阿家的男子牵着。

注释:

首句:“得与不得”是佛教用语,指一切事物皆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无自性可执着。在这里诗人借“得与不得”表达人生的无常,即一切都无法固定地拥有或失去。

第二句:“传与不传”也是佛教用语,指对佛法的传授和理解没有固定的标准。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佛法传播方式的看法,认为佛法不应该被简单地口头传递,而是应该深入内心的理解和体验。

第三句:“归根到底要旨是什么?”这是诗人对“得与不得”、“传与不传”的根本问题的思考。他认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回归到佛法的本质,即佛性本具,人人皆可成佛。

第四句:“记得在首山寺里曾经泄露过”,诗人回忆了一次重要的经历。这次经历是在首山寺中发生的,可能与某种启示或顿悟有关。

第五句:“新媳妇骑着驴子由阿家牵”,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新媳妇骑着驴子,阿家的男子牵着驴子,可能是他们一起出游的场景。这里的新媳妇可能是指诗人自己,而阿家的男子则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亲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玄觉所作的一首偈语诗,全诗四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诗的第一句“得与不得,传与不传,归根得旨复何言”,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诗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佛法传播方式的看法。他认为佛法不应该被简单地口头传递,而是应该深入内心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他也强调了回归到佛法的本质,即佛性本具,人人皆可成佛的重要性。这两句诗是对“得与不得”、“传与不传”这两个问题的深刻回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佛法的独特见解。

诗人以回忆的方式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他提到曾在首山寺中听到过某种启示或顿悟,这种经历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回忆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他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坚定信仰。

最后一句“记得在首山寺里曾经泄露过,新媳妇骑着驴子由阿家牵”,是整首诗的最后一句。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这个画面中的新媳妇和新家的男子,都是生活中的美好象征,代表着亲情和爱情的力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佛法的独特见解。它不仅仅是一首偈语诗,更是一首充满智慧和美感的人生哲学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