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改元改僧为德士作偈

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宣和改元改僧为德士作偈》是一首宋代诗人释心道创作的词,表达了作者在宣和年间从僧侣身份转变为德士(可能是指道德高尚的知识分子)的情感与思考。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涉及宋朝的政治变革,特别是在宣和年间,朝廷对僧人进行改号的事件。这种改变通常被视为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对佛教传统的一次深刻影响。在词中,“昔日为比丘相,今朝却化作老君形”描述了释心道从传统僧侣形象向具有高尚道德象征的老君的转变。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转化,释心道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词采用偈颂的形式,体现了宋词特有的韵律和节奏。偈颂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形式,其特点在于语言的精炼和表达的深刻。释心道在此诗中利用简洁有力的词汇,传达了复杂的情感与思想,显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精湛技艺。此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如“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敏感捕捉。

《宣和改元改僧为德士作偈》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同时也展示了释心道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卓越成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