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 其十七

人生稍富足,着意营口腹。
买鱼寻鳜鱼,买肉要羊肉。
谛观异类身,无非亲眷属。
正当举箸时,仁人宜自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寒山寺·其十七》是宋代诗人释怀深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释怀深:宋代僧人,号慈受,出生于寿春六安今属安徽,十四岁时出家受戒。
  • 生平经历:释怀深在徽宗崇宁初年,前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年,他离开并先后住持了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以及建康府蒋山寺。直到靖康年间,他才在灵岩尧峰院居住,并在绍兴二年去世,享年五十六。
  1. 诗词原文与翻译
  • 原文:人生稍富足,著意营口腹。买鱼寻鳜鱼,买肉要羊肉。
  • 译文:人生稍微富足,就想着怎样填饱肚子,去买鱼要买鳜鱼,去买肉要买肥羊肉。
  1. 诗歌主题
  • 生活态度:这首诗反映了释怀深对生活的某种态度,即在物质相对富足的环境下,人们往往更加关注食物的品质和口味。
  • 消费观念:通过描绘购买不同食材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状况:诗中的“买鱼寻鳜鱼,买肉要羊肉”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繁荣,人们对饮食品质的追求逐渐提高。
  • 体现生活哲学: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但释怀深似乎并未完全沉溺其中,而是保持了一种简朴的生活哲学,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整首诗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反映了宋代文人的语言风格。
  • 意象选择:诗中“买鱼寻鳜鱼,买肉要羊肉”的意象生动鲜明,通过具体的食物选择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饮食习惯。

《拟寒山寺·其十七》不仅是一首反映宋代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享受的一种节制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