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二首 其三

夜雨敛重云,晓鸿鸣寥沈。
可怜祖师意,头头都漏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十二首 其三》是一首宋代诗人晏几道的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及背景:

  1. 诗歌原文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今日最相思。记得攀条话别离。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

  2. 诗歌鉴赏

  • 情景交融:这首诗通过描写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引发出作者对过往岁月和离别之情的回忆和感怀。花的凋零不仅是季节更迭的必然,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常和短暂。
  • 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中“水阔山长雁字迟”描绘了一幅大雁南飞、河流宽广、山峰连绵的画面,这些自然景观在视觉上构成了一种宽阔而深远的空间感受,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远行。
  • 含蓄的语言美:“今日最相思”中的“相思”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当前因离别而生的孤独与思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融合。
  1. 文化背景
  • 宋代文人的生活与创作:北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这样的背景下,晏几道这样的才子用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怀与感悟,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
  • 宋词的艺术特点:宋代词人注重抒情与写景相结合,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同时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哲理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此诗便是这种艺术风格的典型体现。

《偈十二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宋代文学的一个缩影,展示了宋人在艺术创作上的高超技艺和深刻的人文关怀。通过欣赏这首作品,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词的魅力,也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