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关棙子,幽隐罕人知。 不是悟心者,如何举向伊。
《偈十二首·其四》是宋代诗人释宗杲的作品。
《偈十二首·其四》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宗教色彩的诗歌,体现了宋代禅宗的思想与艺术风格。在欣赏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修行以及宇宙万物的独到见解。
【注释】棙子:树名,这里用作人名。伊:我。 【赏析】此诗是一首颂祖师的诗。祖师是禅门的始祖,也是禅宗的鼻祖。禅宗的教义和修行方法,都是祖师所创立的。因此,对祖师的崇敬,就成了禅宗修道者的精神寄托。此诗就是为颂扬祖师而作的。 首句“祖师关棙子”,是说祖师是一位隐逸山林、深居不露面的大德。第二句“幽隐罕人知”,是说这样的隐士,一般人很少知道。第三句“不是悟心者,如何举向伊”
注释: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拂子朝到西天,暮归唐土。 也无佛,也无祖,夜半日输正当午。 露柱灯笼𡎺著时,谁道黄金如粪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佛教徒的生活画面。 首句“二由一有”,意思是说,佛教中的空宗和性宗都是存在的。空宗是说一切都是虚空的,没有实质性的东西;性宗则认为一切法都有自性,即都有本质。这两者都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第二句“一亦莫守”,意思是说,无论是空宗还是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