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拂子朝到西天,暮归唐土。
也无佛,也无祖,夜半日输正当午。
露柱灯笼𡎺著时,谁道黄金如粪土。
注释: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拂子朝到西天,暮归唐土。
也无佛,也无祖,夜半日输正当午。
露柱灯笼𡎺著时,谁道黄金如粪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佛教徒的生活画面。
首句“二由一有”,意思是说,佛教中的空宗和性宗都是存在的。空宗是说一切都是虚空的,没有实质性的东西;性宗则认为一切法都有自性,即都有本质。这两者都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第二句“一亦莫守”,意思是说,无论是空宗还是性宗,都不能固守一种教法。因为佛教的教义是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如果一味地坚持一种教法,就会走向僵化,失去活力。因此,佛教徒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新的思想和方法。
第三句“拂子朝到西天,暮归唐土”。这句话描绘了佛教徒从印度(西方)返回中原的过程。拂子是指佛教徒随身携带的物品,包括佛经、佛像等。早晨,他们带着这些物品离开印度;晚上,又带着它们回到中国。这象征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原的历史过程。同时,这也反映了佛教徒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回归祖国的坚定信念。
第四句“也无佛,也无祖”。这是对前一句的解释和补充。佛教认为,佛陀是过去世的圣人,他传授给世人智慧和教诲;而祖师则是佛陀的弟子,他们对佛法有所领悟和传承。但在这个语境中,作者强调的是佛教徒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佛陀和祖师的崇拜上,而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修行。也就是说,佛教徒应该超越对佛陀和祖师的依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内心的觉醒和解脱。
第五句“夜半日输正当午”。这是一个比喻,用来说明佛教徒的生活规律。夜晚时分,他们会学习佛法;白天时分,则会外出实践。这种规律性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佛陀的教诲。同时,这也体现了佛教徒对佛法的认真态度和严谨作风。
第六句“露柱灯笼𡎺著时,谁道黄金如粪土”。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解释和阐述。露柱是指用露水制作的灯柱,用于照明;灯笼𡎺则是用纸糊制成的灯笼,用于照亮道路。在夜晚,这些灯柱和灯笼为人们提供了光明和温暖。然而,作者在这里指出,这些物质财富并不足以与佛法相比。他认为,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心灵的富足和精神的提升。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智慧和慈悲时,才能真正理解佛法的价值和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徒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佛教徒对于佛法的追求和理解。它鼓励人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佛法,以实现内心的觉醒和解脱。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的物质财富,因为它们只是暂时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心灵的富足和精神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