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三首 其二

支提天冠千眷属,龟山蔡柳两尊宿。
总在参禅屋角头,开眼光光互相烛。
参禅自是云水俦,四顾坤维有高躅。
胜妙光中不肯留,六六要明三十六。
当其行,歌一曲,春草青兮春水绿。
东山老矣夫何言,纵有言兮不堪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僧三首·其二》是一首描绘佛教禅宗意境的唐诗,由宋释慧空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宋释慧空,字佛心,号云峰,南宋著名僧人,以其深厚的佛学修为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在后世传颂。
  2. 诗词原文:支提天冠千眷属,龟山蔡柳两尊宿。总在参禅屋角头,开眼光光互相烛。
  3. 诗意解析:诗中“支提天冠千眷属”指的是众多僧侣如同天空般广阔、如同光环般的尊贵与尊崇;“龟山蔡柳两尊宿”则形容了两位高僧如山一般稳重,如柳树一般坚韧,象征着佛教的深厚底蕴。
  4. 艺术特色: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禅宗僧侣的修行生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5. 历史文化背景:在宋代,禅宗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虔诚信仰,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这首诗不仅是对僧侣生活的描绘,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平和。在阅读和鉴赏这首诗的同时,人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这种精神,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送僧三首·其二》是一篇充满哲理和艺术美感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敬仰,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审视和反思生活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