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天童示寂偈

太白峰前青海尾,一目秋光弥万里。
渔翁醉入芦花深,白鸟不飞天在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释慧空的《览天童示寂偈》

览天童示寂偈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释慧空创作的诗,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 诗歌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是释慧空的作品。他生活在一个充满禅宗思想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诗歌内容: 太白峰前青海尾,一目秋光弥万里。渔翁醉入芦花深,白鸟不飞天在水。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先,“太白峰前青海尾”,描述了山峰与大海的交界处,给人一种宽广、深远的感觉。其次,“一目秋光弥万里”,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景色如何广阔无垠,仿佛能够覆盖整个世界。最后,“渔翁醉入芦花深,白鸟不飞天在水”两句,通过描述渔翁醉酒的情景和白鸟在水面自由飞翔的画面,传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由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3. 艺术特点: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用简洁的词语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富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览天童示寂偈》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哲理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