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峰前青海尾,一目秋光弥万里。
渔翁醉入芦花深,白鸟不飞天在水。

览天童示寂偈

宋代释慧空诗作赏析

  1. 诗歌原文
    太白峰前青海尾,一目秋光弥万里。
    渔翁醉入芦花深,白鸟不飞天在水。

  2. 诗句解释

  • 太白峰前青海尾:指太白山之巅,其下是青海湖的尾部。
  • 一目秋光弥万里:秋日阳光洒满大地,景色壮丽如画。
  • 渔翁醉入芦花深:一位酒醉的渔夫误入了芦苇深处。
  • 白鸟不飞天在水:天空中白鹭飞翔,仿佛在水面上停留。
  1. 译文
    太白山峰之巅,青海湖如尾般蜿蜒,一目所及秋色无边。
    醉卧在芦花深处的渔人,白鹭翩翩飞过蓝天,宛如在湖水中游弋。

  2. 赏析与注释

  • “太白峰前青海尾”:此句描绘了太白山之巅与青海湖相连的景象,展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观。
  • “一目秋光弥万里”:秋日的阳光照耀大地,将整个景象渲染得如诗如画。
  • “渔翁醉入芦花深”:通过描述一位酒醉的渔人误入了芦苇深处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 “白鸟不飞天在水”:描述了一群白鹭在空中飞翔的画面,同时强调了它们似乎停留在水面上的独特形象。
  1. 诗人生平
    释慧空(196~1158),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释慧空深厚的佛学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邃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