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净信心宗,则无俗不真。
得幻智法门,而有佛皆子。
视人间为忉利天宫,坐平芜乃台山路上。
东山晚识此婆,盖因其子止庵道人,幽岩和尚。
【注释】
净信道:净信,即净宗。禅宗有“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之说。净宗亦然,“入净信心宗,则无俗不真”,是说修净土法门,则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幻智法门:指净土法门,即阿弥陀佛所宣说的“愿生彼国,得不退转,乃至成佛,与十方诸佛所证之法门”。佛:梵语Buddha的音译,意为觉者、悟者。子:同“慈”,慈爱之意。止庵道人:指东山僧止庵(1623-1675),字圆明,号止庵,浙江绍兴人。
【赏析】
这首诗写净宗信仰和净土法门,诗中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净宗信仰的神秘色彩和净土法门的神奇功效。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首联:“入净信心宗,则无俗不真。”
意思是:只要皈依净土宗,就可以达到清净之境。这里强调了净土宗的神秘性和超脱性。
颔联:“得幻智法门,而有佛皆子。”
意思是:只要修行净土法门,就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的眷顾和庇佑,成为阿弥陀佛的弟子。这里强调了净土法门的神奇功效。
颈联:“视人间为忉利天宫,坐平芜乃台山路上。”
意思是:在净土宗看来,人世间就像是天上的忉利天宫,而我们就是在那里修行的人。在这里,净土宗信徒将人间视为一个神圣的地方,认为那里充满了无尽的善缘和福报。同时,他们也将平芜之地视为通往天堂之路,表示了对净土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东山晚识此婆,盖因其子止庵道人,幽岩和尚。”
意思是:我后来才真正明白了这个婆娑世界,这是因为我曾经遇到了止庵道人和幽岩和尚这两位净土宗的大师。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净土宗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止庵道人和幽岩和尚的感激之心。